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香港政府的低俗文字

(網絡圖片)

不久之前讀到不少有關於灣仔利源東街及觀塘重建項目的命名問題。
據說政府建議利源東街易命為囍歡里,而觀塘裕民坊一帶則易命為街坊街里,令人為之嘩然。
囍歡里,自然是「喜歡你」的諧音,諧音文化古來有之,一般稱為語帶雙關或雙關語,近年潮流稱之為「食字」文化。 諧音文化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由街頭廣告宣傳,電視節目命名,網絡論壇交流,甚至是在我城高最學府的之中的社團活動或迎新營,俯拾皆是。
云云眾多修辭手法之中,諧音只是其中一項,食字文化的流行,很大程度是因為容易,亦因此成為比較通俗的文化,偶一為之尚可,卻萬萬不可成為主流。

看過最通俗,不如看一看最有深度。要數最有深度而令筆者最為驚嘆的例子,可算是司徒華華叔的作品系列,由1999年的《猶吐青絲》開始,書目句句有出處,《胸中海嶽》、《去尚纏綿》 、《悲欣交集》 、《望斷天涯》、《夜聽春雨》、《滄浪之水》 、《江山無限》 、《化作春泥》、《山鳥山花》、《塵土雲月》、《橙黃橘綠》 、《弦斷誰聽》 、《煙雨平生》 、《青山不老》 、《一寸春心》、《欄干拍遍》、《起看星斗》,筆者只能說出其中三五項的出處,特別是2011年最後的《竦聽荒雞》,若不是靠偉大的搜尋器,莫說是讀也不懂得讀,更加不會知道是出自魯迅先生的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翻看原文,才看得出華叔的命名有多貼切。這種做法,我們稱之為用典,沒有滿肚海量一般的墨水,該不能在我國的詩詞歌賦文化寶藏中,淘出適合的字句應用。

早幾年前電視節目曾經探討過香港街道的命名,引發了一陣子的討論。
節目中指出在新市鎮中,例如是天水圍,即使是認路經驗豐富的士司機大佬,全部都給天字頭街字尾的道路難倒。現行新市鎮的做法,相信是鎖定了某特定字開頭,然後盡量挑選好意頭的字去填滿空格。執行起來是比較容易,然而有點乏味。那如何構成好名呢?節目中黃英琦女士曾舉紅棉道一例,在春夏時分,大道兩旁紅棉盛開,落紅片片,紅棉道一詞顯得滿載詩情畫意。

當然,意境難求,非得要有廣闊見識及深厚內涵不可,所謂內涵,範圍甚廣,可取於自然天文地理現象,可取於中外歴史藝術知識,亦可求之於野,取材本土街頭。要是底子夠厚,信手拈來,即成佳作。

香港還是需要文化局.......當然,前提是要有有文化的人當局長。


15 - 1 - 2014 補記:剛見到香港政府又推出了「築福香港」運動。饒了我們,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