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香港年輕設計師何去何從?

畢業的月份又來了,又是年輕畢業生開始找工作的時份。

話說,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獵頭公司,然後輾轉到了一間歐資品牌營造設計公司,一滾就在設計行業滾了差不多三年,因此對香港設計行業的發展有一定認識,即使現在轉到科技公司,有獵頭經驗的我,在兩個行業亦有協助公司招賢納士,因此對設計師求職有點看法可以分享。

寧選 Agency,不作 In-house designer

我經常跟剛畢業的學生說,第一份工作如果可以選擇,儘可能別選擇in-house 職位。這點其實不限於設計行業,放到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也適用。

In-house designer,機構內部設計師,從工作崗位上,in-house員工產出是服務公司內部的需要。另一端,在設計領域有關的Agency類型包括廣告公司、平面設計公司、品牌營造公司等等,比較準確的名字該稱為服務型企業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泛指那些為不同機構提供專業支援的企業,這包括需要專業資格認證的律師行、會計師行、建築師樓等等。

服務型企業就像是木人巷,讓剛畢業的年輕人在行業迅速地打下紮實根基,以往獵頭公司的經驗,大企業都很喜歡從服務型企業挖角,特別是有三至五服務型企業經驗的人才,譬如是銀行或金融機構喜歡從四大會計師樓挖人做內部審計或財務總監的位置,大企業亦喜歡從公關公司挖人負責企業公關的工作。另一點可能很吸引90後的,是服務型企業工作一般比較「好玩」,好玩有幾個原因,第一,一般in-house部門比較穩定,同事年紀比較大,而服務型企業同期新入職的同事都比較年輕。第二,服務型企業一個項目的周期比較短,而企業亦通常會服務不同行業的不同客戶,今天的項目可能是關於食品,下星期的項目可能已變了電子產品,變化比較大。曾經接觸過一個作品集很亮麗的設計師,剛畢業因為公司規模而進入了一間大型銀行,幾個月後發現不對勁,公司對設計不太重視,學習很慢,因此要急急再找工作。

當然,既然說得上「迅速打下根基」,工時一般都比較長,而且,起步的人工很多時都比不上大企業。剛畢業在某行業當in-house,毫無疑問是對該行業會有更深厚的認識,但定型後可塑性不高,轉行業比較困難,轉工極其量只可轉公司,總的來說,服務型企業的工作經驗普遍對長遠事業發展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傳統設計業在香港萎縮

在這裏用上傳統設計業,我所指的是廣告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在中國未開放的年代,香港憑著中西文化相匯的優勢,吸引很多國際大品牌落戶香港,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因此,一些國際設計公司,會順利成章的於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照顧國際客戶之餘,也開拓其他亞洲區域的業務,整個設計行業也因此變得很蓬勃,創意冠絕亞洲(日本除外)。隨著中國堀起,外國品牌到排著隊到中國淘金,亞洲區的總部不是搬到上海就是北京,市務推廣的預算都隨之而搬到中國,令香港的設計行業經營環境變得十分艱難。同時,中國本身的客戶都豪氣起來,種種因素之下,這些國際設計公司,不得不也得跟著客戶北移,早陣子,國際4As 廣告公司DraftFCBMC Saachi也要關掉香港的創意部門或辦公室,相信就是這個原因。

本地經濟產業單一,成功的本地企業又不太著重設計,對香港設計學生的多元發展有很大窒礙。舉例說,香港少有本土品牌成功發展成國際品牌,有志從事包裝設計的設計學生,該漸漸會發現香港少有包括物料應用、結構設計(structural design) 等大型包裝設計項目,香港所謂的包裝設計,大部份都只是需要包裝盒上的平面設計。你猜最接近香港的包裝設計樞紐在哪兒?答案是在廣州,畢竟那裏是生產中心,不少國際大企業如P&G或箭牌的包裝設計創新中心都是設於廣州。另一方面,雖然本地有不少紡織及服裝生產商,理應造就不少時裝設計師,事實卻不然,因為香港鮮有著重設計而又以設計聞名的服裝品牌,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工業設計之上,本地有不少做家品的廠商,然而他們對沒有追求高質素設計的心,大大扼殺了本地工業產品設計師的發展潛力。

資訊科技業發展蓬勃

在傳統設計行業萎縮的同時,資訊科技行業卻發展得非常蓬勃,自從香港有幾個科技初創企業如9gag, GoGoVan等成功獲得融資並打響名堂,大家的信心都壯大了,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的發展起來。
然而觀察所見,有強烈創造能力的設計畢業生,普遍首選都是傳統的廣告、平面設計
工作,資訊科技公司的設計師空缺敬陪末座。

相信這關乎本地設計學校的教師都是傳統設計訓練出身,對電子互動設計可能比較陌生,亦未必看到這方面的潛力。要做出一款用戶喜愛的手機應用程式或網頁,除了開發工程人員技術水平要夠高之外,出色的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及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設計亦極為重要,因此,能否吸引到本地優秀的設計人才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對香港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關鍵的影響力。

香港IT公司喜歡在招聘廣告上寫招聘UI/UX設計師,但很多新晉設計師都給UI/UX design 這個名詞嚇跑了,要麼完全不知道甚麼是UI/UX,要麼以為要懂得寫程式才能勝任。其實,用戶界面(UI)設計就是傳統的平面設計,用戶體驗(UX)設計就是如何讓用家容易學習並使用你的產品,有UX經驗固然加分,沒有的話也可透過設計工作慢慢學習。我經常掛在口邊,我認為我入職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公司出的UI/UX designer 招聘廣告改為 Graphic designer, 然後成功請了位那個時候唯一全職坐辦公室的女同事(笑)。

我對年輕設計師的一點建議

設計師的工作,是要有創意有美感地表達一個訊息,第一個能表現你這種能力的,是你的履歷表與作品集。如果一個設計師發給我一個Word文件檔履歷,一般我都會直接刪除;另外要好好處理你作品集的表達方式,你的設計能力除了反映在作品集上的項目,也反映在整個作品集的設計。

設計並不是藝術品,創作一件藝術品可以純是你喜歡而無任何目的,但卻設計是有目的地表達一個訊息,因此,我們不能對客戶說我們用這個顏色是因為我們喜歡。一個商標設計,或者一份海報設計,可能一個機構內部設計師的職位能接受到你把東西放進去填滿便可以,但希望到服務型企業工作的朋友,謹記這點並不足夠,我們的出品講究創作概念(creative concept),我們需要跟客戶解釋整個設計的靈感,發展與結果,常思考這個過程可以令你的設計變得更紮實。

設計師跟我們資訊科技行業的程式開發員有幾點其實很類似,譬如是很容易接到Freelance,接到足夠的Freelance後又很容易自行創業。有創業精神的設計師們,不妨考慮一下加盟本地的初創企業,提升本地產品的設計水平。


對,順帶一提,我們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