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酩酊的世界〉



差不多兩年前寫過一篇〈奢侈的世界〉,介紹各大奢侈品牌集團,當時曾經構思要寫一篇關於烈酒品牌的文章,那這篇〈酩酊的世界〉,都該算是下集吧。


酒,自古以來已於歷史中佔了一席位,東方祭祀中會用上酒,西方各種宗教儀式或節日也會用上酒。酒精能夠帶來快感,飛入尋常百姓家,又有那個凡夫俗子能抗拒?而製造烈酒需要多點的蒸餾技術,因此好些烈酒一段時間都是王室貴族的專屬貢品,既然罕有,自然奢侈。


該如何說起?就由奢侈品龍頭 LVMH(路易威登 ‧ 酩悅軒尼詩)說起。LV 不用多說,MH是由香檳龍頭的法國香檳品牌Moët & Chandon 及知名法國白蘭地干邑品牌Hennessy合併而成Moët Hennessy。一直以為,挾著LVMH 的霸氣,論國際酒業集團,酩悅軒尼詩必定三甲榜上有名。於網上搜尋相關資料,找到一個未知有否權威性的排名榜,怎料酩悅軒尼詩在這排名榜只敬陪第六席,旋即又想,又不是考科舉,排名不用太認真,就是用他的結構來討論一下當前的形勢而已,再者,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文章完成之時,版圖可能又已經改變了。


去榜。


第一位  Diageo 帝亞吉歐集團


Diageo 是個英國跨國酒業集團,除了主力業務烈酒之外,品牌組合亦有紅白酒啤酒。不知是誰起了這彆扭的譯名,起初看起來感覺很劣質,但剛剛細看起來又頗有玩味,亞對歐、帝對吉,不只於亞洲稱帝、於歐洲也有吉運行,成就最大的烈酒集團......


Diageo 旗下比較為人熟悉的品牌包括: 氈酒 (Gin) 有Tanqueray, Gordon's,朗姆酒(Rum)有Ron Zacapa,伏特加 (Vodka) 有Smirnoff, Cîroc ,威士忌(Whisky) 有Johnnie Walker,Crown Royal, J&B,龍舌蘭酒(Tequila) 有Don Julio,其他酒類如利口酒 (Liqueur) 有Bailey’s 及啤酒 Guinness。


在列出這一連串酒的種類及酒名之後,也介紹一下不同酒的類型與特點。首先,以香港海關的角度來說,烈酒的定義是室溫下酒精濃度高於30%的飲用酒。一般來說,烈酒有六大種類,氈酒(Gin,或譯琴酒)、威士忌(Whisky)、 白蘭地(Brand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和龍舌蘭酒(Tequila),各有不同的原材料、著名產地及特定飲法。


氈酒的原材料為杜松子,味道有甘苦味,因此適合配上以奎寧調味同樣帶有苦味的湯力水(Tonic Water) 成為Gin Tonic,著名產地為英國,比發源地荷蘭更為有名;威士忌原材料為榖物,譬如是大麥、小麥或玉蜀黍(粟米),著名產地為蘇格蘭、美國,近年日本的威士忌也非常有名;白蘭地是香港人一直以來都很熟悉的高端烈酒,原材料為葡萄,著名產地為法國;伏特加,主要產地是俄羅斯,原材料有點特別,是不多覺是俄羅斯特產的馬鈴薯,伏特加其實沒有特別的味道,因此很多時只取其酒精而非取其味道;朗姆酒,原材料為甘蔗,著名產地為古巴,由於是由甘蔗釀造,因此味道會偏甜;龍舌蘭酒,原材料很特別,容許我賣個關子讓你猜猜,提示是主要產地墨西哥盛產的植物,味道也是有種草青苦澀味,因此一般都會配上檸檬或青檸飲用。


烈酒之外,還有一款酒的類型叫 Liqueur ,有人音譯作「力矯酒」,又有人譯作「利口酒」。Liqueur一般是以烈酒作基酒,再加上水果、香料、藥材等調味,譬如是上文提到的Baileys,是愛爾蘭的出品,以愛爾蘭威士忌加忌廉調配而成。Liqueur 酒精濃度一般都是10%-20%左右,很多時候用作「餐後甜酒」直接飲用,也可調配雞尾酒。


一輪資料之後,再在這引入一個烈酒業之間籐瓜瓜籐糾纏不清的例子,Diageo 其實擁有競爭對手Moët Hennessy 34%的股份,亦曾經市傳想收購餘下的66%。而於大中華地區,Diageo與Moët Hennessy 又成立了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 Moët Hennessy Diageo,可能這就是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吧。

第二位 Pernod Ricard 保樂力加集團


Pernod Ricard是法國的代表,Pernod 與Ricard 就如封面照片一樣,本來是兩款由茴香造的苦艾酒(Abstinthe) 品牌,兩者於 1975年合併,然後慢慢茁壯成為這位列第二把交椅的烈酒龍頭集團。自合併後開始併購及發展,1988年收購了愛爾蘭威士忌Jameson, 1993年與古巴企業製造了朗姆酒Havana Club,2001年收購了加拿大酒業Seagram,得到威士忌品牌Chivas及讓法國最古老干邑品牌之一的Martell重回法國企業的懷抱,2005年另一次重大的併購之中,收購了英國酒業巨企Allied Domecq,一次過把氈酒 Beefeater (由於酒瓶上的將軍造型,有時會戲稱為將軍Gin),威士忌Ballantine's,朗姆酒酒基的椰子酒Malibu,咖啡酒Kahlúa通通收歸旗下,到2008年甚至把瑞典國寶級伏特加Absolut Vodka都收購了。





第三位 Beam Suntory 三得利集團


Suntory 是日本近百年歷史的企業,一直主力做威士忌及啤酒的業務,直至八十年開始了其他飲料的業務。近年,日本威士忌在國際威士忌大賽中平地一聲雷,壓倒老牌威士忌大國蘇格蘭或美國等地奪得冠軍,瞬即成為威士忌界的新寵兒。知名的日本威士忌品牌,譬如是Kakubin (角瓶), Yamazaki (山崎),Hibiki(響), Hakushu(白州),都屬Suntory品牌。


Suntory這個日本威士忌王國,於2014年收購了美國烈酒企業Beam,而Beam這企業有何特別?Beam 的前身為美國公司Fortune Brands,當時已擁有Jim Beam,其中一款最有名的Bourborn 產區的威士忌,後來夥拍Pernod Ricard於2005年收購Allied Domecq,亦即是上文提到的那次收購行動,該次收購Pernod Ricard取得部份品牌,而Fortune Brands則取得法國干邑品牌Courvoisier,加拿大第二大威士忌品牌Canadian Club,而於2011年,Fortune Brands的烈酒部份獨立分拆成為Beam,因此Suntory當收購Beam, 就把上述的所有烈酒都盡收旗下。


值得一提的是,資料顯示Beam 擁有荷蘭酒業 DeKuyper於美國生產及銷售權,DeKuyper有名的是各種水果口味的Liqueur ,然而DeKuyper於香港的知名度,似乎不及競爭對手Bols,兩者同為荷蘭酒業,且產品組合非常相似。

第四位 Bacardi 百加得集團


Bacardi,一間過百年歷史的古巴公司,生產同名品牌朗姆酒Bacardi。有時候,在超級市場或酒舖望著Bacardi 商標上的小蝙蝠,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瓶酒,想不到就能帶領Bacardi 躍上全球最大私人烈酒企業的寶座!由於是私人企業,其用於排名的市值也是估算出來的。


Bacardi 於1993年與意大利老牌Vermouth苦艾酒*品牌 Martini 合併。Martini 之所以聞名,占士邦電影成功的產品植入應記一功,名句「Vodka Martini, Shaken, Not stirred」塑造出來的品味,就是夠花巧要點杯只搖不攪的Vodka Martini。Martini 既是一款酒名,亦是一款雞尾酒的名稱,Vodka Martini 所用的是Dry Martini,加上伏特加酒,最後添上原粒橄欖裝飾,而Martini另外幾款主力產品,分別是Martini Rosso 及Martini Bianco,Rosso 是意大利文的紅色,Bianco 則是白,還有一款Martini Extra Dry,各有不同雞尾酒的用法。


順帶一提,Bacardi 還擁有法國的伏特加品牌 Grey Goose,香港也頗為常見。

*Martini所屬的苦艾酒指 Vermouth,並非Abstinthe, 有關Abstinthe與Vermouth 譯名的混亂,詳見這篇文章

12717755_10156412551355462_169691418358155252_n.jpg


(美國超市看到壯觀的1.75L 大號Jack Daniel’s)

第五位 Brown-Forman


提及Brown Forman 只需要知道一個牌子:Jack Daniel’s,一張皇牌養全家。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接觸雞尾酒,就是於意大利交換生時的一次派對中,一個冰島朋友點了Whisky and Coke,特別指明要Jack Daniel’s,並讓未知雞尾酒為何物的我嚐了一口,從此就令我與Jack Daniel’s 就有了不解的情意結。


美國的威士忌一般比蘇格蘭或其他產區的淡,飲用時隨了淨飲,有時還會配上世界著名的美國飲料:可樂 。美國人飲可樂會加威士忌,而意大利人飲可樂,則喜歡加上朗姆酒,並起了個霸氣的名字Roman Coke。


關於威士忌的串法,到底是Whisky 還是Whiskey 呢?每事問的性格驅使我問上Google大神,得出資料顯示Whisky是指蘇格蘭的Scotch Whisky,而Whiskey則是指愛爾蘭或美國的威士忌。

第六位 Moët Hennessy 酩悅軒尼詩集團


Moët Hennessy 為LVMH 集團的飲料分支,2014年大概貢獻了LVMH 整體13%的收入,旗艦產品是Hennessy干邑及 Moët & Chandon 香檳,香檳亦有Krug及Veuve Clicquot,還有Grand Marnier,一款由白蘭地干邑加苦橙(Bitter Orange)造成的,適合作甜品或餐後酒。
 
值得一提的是,LVMH於2007年從劍南春集團手上收購了55%的文君酒,而文君酒廠位於四川,已有四百五十年歷史,是一宗比較有名的外國企業收購中國白酒品牌的併購活動。在此之後,Diageo亦於2013年收購了另一個中國白酒品牌水井坊。

11107719_10155359629515462_2563835227510746037_n.jpg


第七位 GRUPPO CAMPARI 金巴利集團


作為一個意大利的忠實擁躉,看到第七位進佔了一個意大利企業,甚幸。Campari集團以 Campari 酒為首,Campari 是一款以香草釀成的Aperitif 餐前酒,誠如很多秘方一樣,官網公開的成份只有酒精及水。Campari 一般是加橙汁或梳打水飲用,但個人經驗而言,香港人普遍並不喜歡這種味道。Campari旗下有另一款類似意大利Aperitif,名為 Aperol,酒精濃度比Campari低,味道亦比較甜。Campari亦擁有一系的Cinzano,一個相當類似Martini的Vermouth苦艾酒品牌, 其實論歷史,Cinzano有三百五十年,比Martini還要多出近百年,然而論知名度,當真是望塵莫及 。Campari 還有另一款酒瓶造型比較持別的榛子Liqueur Frangelico,瓶身造型似修道士,中間繫著一條白繩,而酒本身是用榛子、雲呢嗱香草及咖啡浸於基酒中釀成的。




第八位 Thai Beverage


第八位竟然是泰國企業,又話說,於泰國旅行的時候,於機場見到舖天蓋地泰國皇權免稅店的宣傳,因此有幾款泰國朗姆酒的品牌如Mekhong、SangSom我也有見過,甚至我真的買了一瓶小的Mekhong回家,一直靜候食泰國菜的機會,配上泰國菜品嚐......


第九位 William Grant & Sons


一間家族擁有的蘇格蘭私人企業,旗下品牌有廣為人知的威士忌Glenfiddich,氈酒Hendrick's,及一款由蘇格蘭威士忌加蜜糖、香草及香料釀成的Drambuie。


第十位 Rémy Cointreau 人頭馬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Rémy Martin人頭馬干邑於九十年代與另一個法國品牌Cointreau 合併,成為Rémy Cointreau。Cointreau本身是一款橙味Liqueur ,橙味Liqueur的總類統稱為Triple Sec,而Cointreau是其中一個Triple Sec的品牌。


走筆至此又介紹一下干邑,所謂的干邑(Cognac) ,是要法國指定產區出產的白蘭地(Brandy),存放上指定年份才可稱之為干邑,為人所熟悉的等級是 X.O. ,意指Extra Old,最少要存放上六年,但聽說近年這個分級有了改動,X.O. 檔次好像改為最少存放十年,有待考證。X.O. 之下的一級是V.S.O.P.,指 Very Special Old Pale,最少要存放四年,再下一級為V.S.,Very Special,又稱為三星白蘭地,最少要存放兩年。干邑至今有四大品牌,歷史最悠久為有三百年歷史的Martell 馬爹利,其次到差不多三百年的Rémy Martin 人頭馬 ,再到二百五十年的Hennessy 軒尼詩,最年輕的是近二百年的Courvoisier拿破崙。



結語
以上就是國際最大型酒業集團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其中不少都是以一兩款皇牌產品起家,Pernod Ricard 有Pernod 及Ricard,Bacardi有Bacardi ,Campari有Campari等等,進軍國際,繼而收購其他品牌,再成就一個宏大的酒業集團。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驚嘆這些各式各樣的不同酒類可以在全球流行起來,成為世界潮流的指標。反觀中國白酒,誠然,茅台劍南春五糧液這些名牌於中國人自己的地方很是有名,甚至外國人要跟你中國人做生意,可能還非要大杯大杯的乾不可,乾完也許還會說句Hăo Jiŭ, 然而,又有那個是真心認為這是好酒?須知道口味這東西是種很難改變的東西,知道了這個事實,就更加明白西方烈強的軟實力輸出有多麼的厲害.....


寫著看著,我也酩酊的醉了起來,假如有朝一日,我們香港本土的酒業能以玫瑰露酒與五加皮酒為首,衝出國際,再建立一個酒業王國,多好。



原文刊於 評台

「本土烘焙法式風味西餅曲奇」特集




「本土烘焙法式風味西餅曲奇」特集:https://www.boutir.com/collection/Bake

談及西餅蛋糕,大家很自然會想起不同的大型連鎖店,聖XX 、美X買西餅蛋糕,Mrs XXXXX 排隊買曲奇,如果大家希望嘗試大工廠倒模啤出來的味道,或者,可以考慮一下支持一班本地小本經營的烘培愛好者。



馬卡龍這迷倒萬千少女中女的小東西,小編第一次接觸到的地方,是法國的香榭麗舍大道。那個時候,在大道突然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強國基因作崇底下我又排埋一份,排到才知道是間法式西餅店,看到這小小的圓圓的東西,很是吸引,買了幾顆嚐嚐,第一口感到驚為天人的,是玫瑰口味。「馬卡龍」這名堂,本身已夠浪漫讓人迷倒,想不到來到香港之後,加上女生不能抗拒的「星空」,又多了那麼多口味,真讓人難以抵受誘惑。小編就試過,味道很不錯,真難相信店主所說是自學的﹗小編試的是爆炸糖口味,我夠膽說,香榭麗舍大道肯‧定‧無﹗

星空馬卡龍: https://chromahk.boutir.com




小編以前於西環返工的時候,偶然發現到一間名叫Leisure Time的法式煎餅(Crêpe) 專門店,那時只有店長一人一腳踢,閒聊之後,得知店長阿Ling原來出身於酒店西餅部,學滿師之後自立門戶,由於見坊間未見有突出的Crêpe專門店,因此於西營盤開了Leisure Time,亦有售賣擅長的蛋糕西餅。無奈近來不敵加租結業,在覓到新地方之前,暫時於網上繼續營業賣蛋糕﹗說起來,小編每次都點士多啤梨雲尼嗱雪糕配橙酒的Crêpe,好食得相當不得之了,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好像還未試過阿Ling的蛋糕﹗不過阿Ling的手藝,我‧放‧心﹗

Leisure cake http://leisurecake.boutir.com/




Clare 畢業於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做西餅的技藝毋容置疑,小編嚐過Clare的朱古力曲奇,果然是曲奇鬆化朱古力味濃郁,不輸蝕於連鎖大品牌。值得一提的是,Clare另一得意之作,是手工糖膠公仔,不論是豬仔兔仔人仔,造型可愛,除了普通觀賞之外,由於糖膠是無害可食用食材,適合置於蛋糕之上。

L'Clare Cake: https://lclarecake.boutir.com




說起來,我們編輯部可以說是翠華甜心工房的忠實支持者,牛油曲奇、綠茶曲奇、合桃酥、貝殼蛋糕,我們通通都有食﹗作為茶餘飯後的小點心,確實不錯。唯一要注意的是,手工曲奇沒有防腐劑,一般食用日期比較短,翠華甜心工房店主很窩心的會在每款曲奇上寫上那日期前食用最佳,不過其實對我們來說是畫蛇添足,畢竟,他們的曲奇在我們辦公室從沒有多留過一天﹗

翠華甜心工房: https://tatapoon.boutir.com


文章於本年三月發佈於 Boutir 網址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講波 ‧ 講阿叔講波 ‧ 由阿叔講到香港波


74986_1697724370497767_8568196333011346555_n.jpg
圖片取自 史檔Facebook

早陣子,社交媒體流傳著一張相片,相片上是一隻光碟,寫著「Winning Eleven 7」,一款PlayStation2的經典遊戲,而碟上印著的人物,卻是李克勤、蔡育瑜、曾偉忠與四分三個鍾志光。據史檔所描述,原來於十多年前,不知哪來的一班狂熱份子,竟然錄起了香港一班經典講波佬講波時的聲音,包括阿叔林尚義、蔡育瑜、阿叻陳百祥、李克勤、桂神黃興桂、江忠德、伍晃榮等人,然後再配入Winning Eleven遊戲之中,變成一隻有粵語配音又真的可以玩的遊戲,最新奇是連原裝遊戲沒有的香港隊,在這隻老翻版本之中也有,可謂本土的典範、二次創作的經典。

無聊的事認真的做,才更加令人佩服其毅力。看著網上一段這遊戲的短片,實在很有親切感,適逢光輝歲月加載了新角色阿叔,不得不寫段講波歲月致敬一番。

在八九十代,香港講波界有兩位已成塵土的經典人物,除了阿叔林尚義之外,另外有位叫阿盲伍晃榮。阿叔是位職業足球員,掛靴後擔任足球教練及足球旁述員,以其旁述中立、足球知識豐富與,用詞生動見稱;而伍晃榮其實是位新聞記者,後來任職體育版編輯及體育新聞報導員,嚴格來說不屬於一般指講波的足球評述員,而他亦曾經笑言自己是要於球賽完結後才懂得講......但其一句看破世事的口頭襌「波,係圓嘅」,實在是膾炙人口,擲地有聲,讓人怎捨得不提?

一位是足球員與賽事評述員,一位是記者與賽後報導員,相異之中又帶點絲牽引,在2005伍晃榮退休離開無綫新聞部之後,同年答應與阿叔一同旁述皇馬對北京現代的比賽,兩大風趣講波佬聚首,成為一眾球迷翹首以待的美事,可惜網上已經找不到該次比賽的片段,送上另一段06年世界盃有阿叔(0:25)與伍晃榮(4:50)同台的片段。



至於如何成為一個好的足球評述員?且聽聽阿叔親身演譯:最重要的是中立,偏幫就肯定是失敗,好就要說好,說唔好,亦要點出唔好在哪兒,更要指出如何改善。翻看阿叔的維基百科專頁,「曾經代表中華民國出戰1958年東京亞運會,並奪得金牌」。走筆至此,發現阿叔明明是香港人,為何代表中華民國出戰東京亞運?

中三中史課只教到晚清民初,也不記得是否只教到1911年辛亥革命,總之是近代歷史知識薄弱,要繼續上網找答案。維基史書記載,當年林尚義出戰東京亞運為1958年,執教鞭的叫李惠堂,而李惠堂是何許人?李氏原來有「中國球王」、「亞洲球王」等美譽,清末時於香港出生,少年曾於皇仁書院就讀,20年代由南華少年夏令營盃踢起,再到南華效力,後來輾轉到了上海發展。時為1925年,中國仍是屬於國民黨的中國,李氏球技了得,於本地國際賽事皆有精湛表現,因而有了球王的美譽,上海並流傳一句「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至後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李氏回到香港踢波,掛靴後作教練,帶領球會作賽。身於香港,李氏一直效忠於中華民國,及至後來50年代,李惠堂獲委任為中華民國足球隊總教練,組成一支結合香港與台灣足球員的中華民國代表隊遠赴海外作賽,相信這就是阿叔代表中華民國作賽並奪標背後的故事。

李惠堂之後,香港足球進入了由50-80年代中最光輝的時代,翻經索典考究,偶然發現了一個足球網站有一系列「港波佬」文章,詳細介紹了這整段發生於我仍未出生,卻又是香港足球最光輝的歲月。當年的南華四條煙其實我未聽過,但總算聽過張子岱胡國雄等等的名字,亦略有聽聞精工足球隊是何等輝煌。不說不知道,原來張子岱為張學潤(Nel Nel)之父,當年被招攬到英國參加聯賽,亦是首個香港籍球員於歐洲頂級聯賽取得入球。而精工於1970年創辦,於1986年解散,原來真的與日本精工手錶有關,創辦人黃創山是代理精工的商人。在70至86短短16年之間,精工足足拿了14年聯賽冠軍。如果套入英超的背景可能讀者會更易理解,試想像拉闊今天成立一支新的英超Lakoo足球隊,然後以兩年時間成功擊敗曼聯車路士(當年的南華、東方),並在打後的14年都是同一隊奪冠,可以想像到是何等奇妙的事﹗
至於胡國雄,則在精工效力了同樣14個年頭,奪標無數,曾對戰有馬勒當拿或碧根鮑華座鎮的海外勁旅,表現毫不遜色,後來於精工86年解散後,也同時宣佈掛靴退休。

這一段的故事,相信若然今天找精工贊助再拍一輯電影,恐怕比《點五步》更熱血,比《KANO》還要收得。且聽聽當年熱血的精工會歌,據說有令人精神抖擻的功效。
可惜,這段故事就似紅樓夢頭八十回,令人不忍看罷最後那四十回.....
賈家自八十回後開始家道中落,香港足球也於86年開始走下坡,據港波佬這篇「精工殞落,英東之過?」的分析,指出港足衰落背後是一段政治角力:以霍英東為首的左派,為了打擊屬資本主義的球隊精工及寶路華,以華人地方不應讓外籍球員參賽為由,禁止在聯賽使用外援,直接促成了精工及寶路華兩位班主兄弟意興䦨珊而散班,高質素球員急劇減少令球賽觀賞性隨之而下降,令香港足運漸漸衰退至今。當然,分析是否屬實我沒有考據,而歷史不會走回頭路,追究是誰令香港足球走下坡亦沒有意思,如何可持續發展香港足球業,才是今天我們應該花心神的地方。

而我更加在意的是,除了中國球王李惠堂因家境較好學歷水平高,晚年過得比較好之外,其他本地足球名宿的晚年真的令人欷歔惋惜:張子岱退役後轉行的士司機,後因濫收車資及店舖盗竊而自毁清白;胡國雄退役後不善理財,沉溺酒色賭博,婚姻失敗,有傳晚年靠綜援過活,於15年過身。而另一位比較年輕,90至00年代屬港隊主力成員的蔣世豪,08年黯然退出足壇後,11年於家中墜樓身亡,正值35歲壯年,有傳是因酒吧生意問題與感情問題所致.....

精英球員退役後的工作銜接與生活的問題,自是體壇與社會一直有關注的一環,以上例子只重覆確認了這問題古以有之。無論如何,積極發展足球運動不論對青年對經濟都有重大的意義,球壇有蓬勃的發展,自然亦會有較多相關的工作機會讓退役球員參與。阿叔掛靴後積極自我增值,考取教練牌並為從事足球評述員而舖路,一直敬業樂業的從事旁述工作至退休,自是值得我們欣賞並學習。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本土產品新點子 -洋紫荊壓花產品


(網絡圖片)
由本年初本土民主前線參選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到電影《十年》的引起的廣泛迴響,令「本土」這話題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其實在本土意識抬頭的很久很久以前,我已經很喜歡洋紫荊,很喜歡那個偶然出現而又如果於那瞬間抓不住便會消逝的動人故事:洋紫荊於1880年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由外籍神父發現,然後被移植到薄扶林的伯大尼修院,到後來被鑒定為新品種。若然當日神父不是有顆惜花之心,可能今天洋紫荊都已經不在人世上,而香港的市花亦不會是洋紫荊。
有時看著滿樹開滿的洋紫荊,不太明白為何本地人永遠都要擠到日本看他國的櫻花。朋友說,櫻花花瓣開得密,不似洋紫荊開得疏,看起來不夠震撼。也對,洋紫荊的美,一般都是近鏡單株才拍得出來,反觀櫻花的壯觀是遠鏡一整體的。也許,連花也反映國民的民族性吧。
去過旅行的人,或許都會買過當地特產,有時候你不知道那是甚麼,甚或是根本不喜歡那產品,但你也會乖乖掏出鈔票,只因為那叫特產。我城作為國際都會旅遊之都,在本地特產這個環節上如果有國際排名的話我們該算是頗低的:我們的特產大概有奶粉、金器與化妝品。從小學教科書開始,我們知道香港是個著名的轉口港,因缺乏土地及天然資源,促使我們精於貿易,五塊錢買進十塊錢賣出,相對簡單的賺錢模式令我們失去了創造高價值產品的能力,特別是自國內遊客大量來港,我們更連嘗試取悅歐美遊客的心思也懶得花了。
根據旅遊發展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訪港遊客近5930萬人次,撇除4680萬國內同胞,我們大概仍有其他1350萬遊客可以用心經營,一款真正帶有香港故事的產品,是有其吸引力的。
於工作關係,遊走手作市集時碰到不少有做壓花手機殼的手作人,曾經問過一個能否為我做一個洋紫荊手機殼,用以送給來自遠方的朋友,但店主似乎不知道哪裏可以找到原材料洋紫荊花瓣去做這手機殼。也對,洋紫荊是樹,不是花墟能夠隨便買到的盆栽,要用合法的方法找到洋紫荊花瓣,似乎不太容易。
不說你可能不知,灣仔其實是有個洋紫荊園的。對,是洋紫荊園,不是金紫荊廣場的手民之誤,灣仔聯發街角落是真的有個洋紫荊園,儘管只有零落的六株八株洋紫荊樹,但仍是個洋紫荊園。我拜訪的時候花期已盡,更顯得寥落。我在想,在花期完結凋謝之前,不如由政府收割並轉贈或拍賣予香港眾多的手作人?做一批洋紫荊壓花手機殼或其他壓花產品,有經濟效益,又讓遊人帶著香港的故事回國,多好。
無論如何,在回歸祖國後,國家為了「避諱」要去掉「洋」字,強行被易名至另一品種的紫荊花。若果我們今天仍不努力守護,洋紫荊早晚要滅亡,世上只會剩下紫荊花…..

同時刊於:Boutir網誌





本土百年玫瑰露與五加皮





談及玫瑰露與五加皮,很自然會想起天津露酒,亦即是你現在於大型超級市場還能見到的那款酒。有一定年紀的讀者,可能還會對這段廣告有印象。幾年前無線一齣劇集的穿崩位,宋朝的背景出現了「香港永利威」的酒瓶,重新提醒了我們香港是有本土酒莊出產玫瑰露與五加皮的,有趣的是如果你問一問當代年輕人,他們一般都會聽過這兩款酒的名字,卻從來未試過,又或者從不知道其實是可以飲用的,那到其實到底甚麼是玫瑰露與五加皮?

談玫瑰露與五加皮,先要談談中國白酒,在國內,如果人家問你要白酒或是啤酒,千萬別以為白酒是用葡萄釀的那種紅白酒。中國白酒是一種蒸餾酒,以不同榖物釀造,按不同的製法可分為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等等的類別,而露酒就是其中一款。
露酒是指在酒基 (Base Liquor,一般是烈酒)之上加上動物或植物的部份或精華而釀製而成的。玫瑰露是以高梁酒基加上玫瑰花瓣釀造而成,據《本草綱目》記載,玫瑰花有舒肝解鬱的功效,在現代OL高雅飲用玫瑰花茶的四五十年前,已經是深閏婦女用以進補之良物。如果玫瑰露酒代表的是婉柔,五加皮酒代表的一定是剛陽,五加皮本身是一種藥材,配合其他當歸玉竹等多種藥材釀成五加皮酒,有行氣活血的功效,適合男士飲用。
在物質匱乏的五六十年代,有藥用價值的玫瑰露酒與五加皮酒被用作強身健體的補健產品之用。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代普羅大眾飲的是「孖蒸」,即是經過多一重蒸餾從而提高醇度的米酒,而玫瑰露及五加皮則較為昂貴的,價錢可以是孖蒸的十倍,因此在酒席之中,只有富有人家才可以負擔起以玫瑰露及五加皮宴客,往往是身份的象徵。
據不同訪問的記載,五六十年代香港有著不少的本土酒莊,可說是百家爭鳴的時代,陳太吉、人和悅、永利威、永生和、杏林莊、昌源、歧豐玉等等,各自生產著主要是廣東著名的豉香型米酒,而這一段日子,可算是隨著時代發展而失落了遺忘了的本地酒業光輝歲月。後來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舶來洋酒大量湧入香港,種類繁多,有大眾化的啤酒,亦有高端的威士忌、白蘭地,令人漸漸視本地白酒為老土的飲料,亦令本土酒業慢慢地式微。目前香港本土的酒莊已經寥寥可數。西貢和發興酒醋廠,早兩三年嘗試聯絡過第三代繼承人李國海海哥,得知酒廠已經停止運作。本土昌源酒莊,標榜九十年來獨沽一味專售玉冰燒,老闆孫生也於早年關掉上環水坑口街的門市,搬回柴灣工廠大廈專做批發。上環百年老店永利威酒莊,從程老闆口中得知廠房從珠海搬回澳門,仍在默默地做玫瑰露與五加皮酒......
誠然,本地玫瑰露與五加皮已是日薄崦嵫,風中殘蠋,但如果你問我,其實扭轉乾坤的機會仍在。外國人其實頗喜歡這兩款烈酒,而台灣觀光工業的發展亦可供我們借鏡,特別是近年本土意識抬頭,年輕人積極尋根溯源,支持屬於本土的一點一滴,而玫瑰露與五加皮已經千錘百煉到了「老土得很時髦」的境界,試想,紅酒白酒蘇格蘭威士忌日本威士忌,誰沒有機會飲過?到本地士多買枝本土玫瑰露五加皮,如果你試過,必定會認同它們屬於高端烈酒,再問朋友一句:「你飲過了沒有?」多酷。
文章刊於:光輝歲月天大日報
[Photo credit: Ing Ho, Kenny Lo]
[Illustrator: 多利]